随想:2022.07.12
整个大三下学期如同做梦般在我的生活中以流星般的速度掠过,我还没有反应过来,就已经带着我所有的东西,上了回家的高速;等我洗完澡坐在电脑前,打开Amazon Prime Video看Manchester By The Sea的时候,我才意识到:
我的大三结束了。
准确一点地说,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了,剩下的两年都在医院里度过。
如果按计划考研一次就能成功的话,三年专硕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医院里拼死拼活。
不对啊,妈的,这和我在高中想的大学生活不一样啊。
但我心里很清楚,三年前的那个暑假,在我提交了高考志愿的一霎那,许多事情就已经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。
我还记得当时为求工作稳定,违心地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。然而高中三年中,我始终没有学医的念头。当时最想去做的就是翻译,我英语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学过,成绩却很好,同时也比较喜欢写东西,因此翻译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魔力,我认为它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之一。在高考结束之后选专业时,我爸知道我喜欢外语,跟我说日语专业不错,但实际上他对任何专业的了解基本都来自于今日头条这样的东西。日语在我19年高考结束的时候许多人就在劝不要进入这个坑,刚才我又查了一下,得到的结论是:除非你家里有矿,或者有日企高管亲戚,否则不要报考这个专业。单纯抱着语言专业只能让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变得很低,必须要会别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立足。
说回翻译专业,在我高考结束后一直在查询这方面的前景信息,最终还是放弃了。当时我的想法很单纯:随着互联网和AI的发展,等我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,翻译这个行业会不会被它们“消灭”?
当时的想法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其实十分可笑,至少翻译行业还活得好好的,作为医学生可是要苦很多年。
当时的第二个选择就是入职互联网或游戏行业。原因很简单,我从小到大都对计算机很有兴趣,游戏更甚。但我当时又瞎嘀咕:我该如何面对中年危机?我是不太想35岁去送外卖的。所以又PASS掉了两个专业。
追求稳定吗?那就只剩下公务员、老师、医生了。
我选择了医生,因为当初别人跟我说医生工资比他俩高一点。
我真傻。
家里人包括许多亲戚知道我学医后是十分开心的,尤其当我拿到临床医学专业录取通知书的时候。
三年前的智障想法,基本确定了我之后的人生轨迹。至于转行?很难的啦。
我爸劝我,以后当了医生,都是别人求你,找你来看病的。他始终认为:医生是普通老百姓跨越到中产阶级的最好途径,没有之一。
成为中产?我不知道,也许吧。
在这场疫情所造成的漩涡中,看着许多行业的跌宕起伏,回想着当初的点点滴滴。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庆幸,因为只要努力,将来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我不再奢求什么了,能让我吃上饭就可以了。